儿童阅读时间: 5 分钟
从前,有个人有三个儿子,除了他所住的那栋房子外便没有什么财产了。 三个儿子都想在父亲死后得到那房子,可老人对他们仨一样钟爱,不知该把房子给谁好。 不过他可以把房子卖掉再把钱分给他们呀! 可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老人舍不得卖它。 终于他想出了个好主意,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现在你们都出门去各学一门艺,待学成归来,看谁的本事最高,房子就归谁。“
儿子们挺赞同这主意。 老大要当铁匠,老二要做剃头匠,老三打算做名剑客。 他们约好了回家“比武“的时间便各奔前程了。
事情很凑巧,他们各自找了位技艺高超的师傅,得以学习上乘的技艺。 铁匠专为国王的坐骑钉掌,心想:“房子肯定是我的啦!“剃头匠专为达官贵人修面,也认为房子非他莫属。 学剑术的小弟却没有那么顺利,屡次挨打,不过还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他想:“如果我怕挨打,就永远得不到房子啦!“
约定的时间到了,三兄弟按时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不过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到最好的机会来展示各自的本领,于是只好坐下来商量。 就在这时,一只兔子突然跑过田间,“哈哈!来得正是时候。“剃头匠说着 ,只见他端起脸盆和肥皂,待兔子跑近,迅速地在兔子身上抹上肥皂泡沫,就在兔子仍在奔跑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兔子剃了个短胡子,丝毫不伤体肤。 „干得漂亮!“老人赞道,“如果你的兄弟不及你,房子就归你啦!“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贵族乘着马车疾驰而来。 铁匠说:“爹,您老瞧我的吧!“只见他几步就追上了马车、瞬间就给一匹飞驰的马儿换了四个新崭崭的马蹄铁。

„不错!你一点也不比你弟弟逊色。“父亲这下可犯难了,“我该把房子给谁呢?“这时老三说话了:“爹,如果你愿意,该让我做一回了。“天空正巧下起雨来,只见他拔出剑,不停地在头顶挥舞起来,竟是滴水不漏,身上无丝毫湿迹。 雨越下越大,后来竟成倾盆之势,只见他手中的剑也越舞越快,身上仍没沾丝毫滴雨,仿佛处在屋中一样。 父亲见了大惊,说:“你的技艺最精湛,房子就归你啦!“
于是一切都如约进行,两位大哥对这一结果也口服心服。 由于他们仨手足情深,彼此不愿分开,于是都留在这所房子里,各施其艺。 由于他们都各有一门绝活,且人又聪明,于是赚了很多钱。 于是他们一同过着幸福的生活,一直到老。

最后兄弟中的一个得病先去世了,其他两位悲伤不已,不久他们也相继去世,因为他们是那样的手足情深,人们把他们合埋在同一个坟墓里。

背景信息
语言
解读
这则故事是格林兄弟创作的经典童话故事之一,题为《三兄弟》。故事的中心主题是家庭、技艺和共同生活。故事讲述了一位父亲如何在三个同样优秀的儿子之间作出选择,以决定谁能继承祖传的房子。
父亲提出的办法是让三个儿子分别去学习一门技艺,并根据他们学成归来后的表现来决定房子的归属。大儿子选择了铁匠行业,二儿子选择了剃头匠,三儿子选择成为一名剑客。经过勤奋的学习,他们都掌握了一技之长。
故事的高潮部分描绘了三兄弟展示他们技艺的情形:剃头匠给跑动的兔子剃胡子,铁匠在飞驰的马车上钉马蹄铁,剑客则在大雨中挥剑使自己滴水不沾。最终,剑客因超凡技艺而赢得了房子。三个兄弟因感情深厚,决定共同生活,并利用各自的技艺过上了共同富足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充满温情,三兄弟因为彼此的深厚兄弟情谊,选择同住,甚至在去世后也被合葬在一起。这个寓言强调了技艺和家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兄弟之间共享和谐关系所带来的幸福。
《三兄弟》是格林兄弟创作的经典童话之一,这个故事包含了多层次的语言学元素与象征意义。以下是对该故事的一些语言学和主题分析:
结构和叙事风格:
– 这个故事遵循了经典的三幕结构,即开始(引入动机和任务)、中间(展示挑战和技艺)、和结尾(解决冲突和结局)。这种结构在童话中常见,有助于读者通过熟悉的节奏更好地理解故事。
– 故事运用简单直接的语言,符合童话针对儿童读者的特性,但同时也富含哲理和寓意。
角色和象征:
– 三兄弟的选择(铁匠、剃头匠、剑客)象征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技能:实用技艺、精细手艺和武技。每一种技艺都代表着一种生存和处事之道。
– 房子象征着家庭和传承。在父亲的安排下,通过竞争来决定房子的归属,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竞争和继承问题。
– 兔子、马车和雨水都是作为展示技艺的机会,以动态的形式来测试角色们所学的技艺。
语言和修辞手法:
– 使用直接对话推进情节,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效果。
– 比喻和夸张的描写增强了技艺展示的视觉冲击力,如“滴水不漏”的剑术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技艺描述,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的奇幻世界中。
主题与意义:
– 故事强调了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奋斗和努力来赢得认可。
– 手足情深是贯穿全篇的核心情感,即便是在竞争中,兄弟之间仍旧互相尊重和支持,最终选择住在一起。
– 最后的合葬结局进一步强化了兄弟之情的主题,体现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总体而言,《三兄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情节,传达了家庭、竞争、技艺和亲情等多层面的主题,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
《三兄弟》是格林兄弟的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三个兄弟为了继承父亲的房子,各自学习一门技艺,并通过展示技艺的高低来决定房子的归属。这个故事可以从多个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和诠释。
家庭关系和嫉妒: 故事开头描述了父亲面临如何公平地分配房子的难题,而三个兄弟为了争夺唯一的继承物,可能会产生嫉妒或竞争心理。不过,故事的结尾,兄弟们依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这显示了亲情的重要性超过了物质利益。
自我实现和动机: 每个兄弟选择并专注于学习一种技艺,背后是强烈的动机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故事提示我们,通过努力与坚持可以达到高水平的个人成就。尤其是三弟的故事,尽管遇到了挫折和挑战,但他通过坚持不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生存竞争与适应能力: 故事情节中,兄弟们的技艺展示了他们各自在生活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剃头匠、铁匠和剑客的技能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或提高了生活质量。
决策和公平原则: 父亲为了公平地将房子传给最有能力的孩子,采取了一个看似客观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仅体现了公平原则,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发展潜能。
幸福和成功: 最后,尽管只有一个兄弟继承了房子,但三兄弟选择了继续共同生活,并因为各自的技艺而致富,这表达了一种对幸福的集体理解: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亲情的和睦与共同的成长。
总体来说,《三兄弟》通过简单的叙事,展示了亲情、努力、自我实现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在竞争中个人能力和毅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