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时间: 8 分钟
从前,有个磨坊主,他的女儿长得美丽无比,而且聪明伶俐,为人精明,因而她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吹嘘她,把她吹得天花乱坠。
有一天,磨坊主应召进宫,他对国王吹牛说,他女儿能把稻草纺成金子。
谁知国王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一听磨坊主的话,马上就吩咐召见姑娘。

姑娘进宫之后,国王把她领到一间装满了稻草的屋子,然后给她一架纺车,吩咐她道:“明天天亮之前,你必须把稻草全给我纺成金子,不然的话,就处死你。“
尽管姑娘一再说明她根本没有这种本领,可是国王听也不听,把门一锁,扬长而去,屋子里就剩下了她一个人。

姑娘坐在屋角里,面对自己的厄运,愁肠百结,于是就放声大哭起来。 正在这时,屋门突然打开了,一瘸一拐地走进来一个小矮子,样子滑稽可笑,他对姑娘说:“晚上好,姑娘。

干嘛哭得这样伤心呢?“
„唉,“姑娘回答说,“我必须把这么多的稻草全都纺成金子,可我哪儿会这个呀!“
„要是我替你纺,“小矬子说,“你拿什么酬谢我呢?“
„把我漂亮的项链送给你。“姑娘回答道。
小矮矮相信姑娘说的话,于是就坐到了纺车前。 纺车不停地转啊转,发出欢快的声音。

不大一会儿,活儿就干完了,满屋稻草全都纺成了金子。
国王进屋一看,真是又惊又喜,可他的心却变得更加贪婪。 他把磨坊主的女儿关进另一间有更多稻草的屋子,吩咐她再把这间屋子里的稻草纺成金子。

可怜的姑娘不知如何是好,坐在那里又哭了起来。 谁知正在这时,小矮子打开屋门问道:“要是我帮你纺,你拿什么酬谢我呢?“
„把这枚钻石戒指送给你。“姑娘回答说。
于是,她的这个矮小的朋友接过了戒指,然后走到纺车前,纺了起来。 他不停地纺啊纺,天亮之前,终于把屋里的稻草全都纺成了金子。
国王一见这么多闪闪发光的金子,满心欢喜,可他仍然不满足,就把磨坊主的女儿带到了另一间更大的屋子,并且对她说:“要是你今晚把这里的稻草全都纺成金子,我就娶你做王后。“

国王走了,剩下姑娘一个人的时候,小矮子又来了,问姑娘说:“要是我第三次还替你纺金子,你拿什么酬谢我呢?“
„我再也没什么可送给你啦。“她回答说。
„那么,你得答应我,“小矮子接着说道,“等你做了王后,把你生的第一个孩子送给我。“
„那可万万不行。“姑娘心里想,可是她现在已走投无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小矮子又一次把稻草全都纺成了金子。

次日清晨,国王又来了,发现一切如愿以偿,就娶了磨坊主的女儿做王后。
王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她欢天喜地,却把小矮子和她自己的诺言给忘了。 谁知有一天,小矮子突然来到她的房间,提醒她不要忘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 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她悲痛欲绝,只得提出将王国所有的金银财宝都给他,作为交换的条件,可是小矮子说什么也不答应。

王后失声痛哭,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小矮子见了心也就软了下来,对她说道:“我宽限你三天时间,要是你在这三天之内能说出我的名字,你就把孩子留下。“

于是,王后派遣很多信使去全国各地,打听没有听说过的名字。
次日,小矮子又来了,她就开始把所有记得起来的名字都说了出来,什么迪姆斯啦,本杰明啦,简罗米啦,等等。

可是小矮子每听一个都说:“我不叫这个。“
第二天,她把听到过的滑稽名字都说了出来,什么罗圈腿啦,小罗锅啦,八字脚啦,诸如此类。 可是小矮子每听一个还是说:“我不叫这个。“

第三天,有个信使回来说:“我正在上山的时候,发现森林中有一个小棚子,棚子前燃着一堆篝火,一个滑稽可笑的小矮子用一只脚围着火堆蹦过来,跳过去,一边蹦跳一边唱着:
‚今天我酿酒,
明天露一手;
又唱又跳多快活,
明天小孩就归我;
王后绞尽脑汁儿却说不准,
本人名叫龙佩尔斯迪尔钦! ‚“
王后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矮子又来了,进门便问:“王后,我叫什么名字啊?“王后回答说:“你是不是叫约翰哪?“ – „不对!“ – „那你是不是叫汤姆呢?“ – „也不对!“
„也许你叫龙佩尔斯迪尔钦吧?“
„肯定是巫婆告诉你的!肯定是巫婆告诉你的!“小矮子喊叫着,气得直跺脚,结果右脚深深地陷进了地里。

他不得不弯下腰去,用双手紧紧抱住小腿,用尽全身力气才拔了出来。 随后,他便急急忙忙溜走了,这场虚惊也就结束了,大伙于是开怀大笑。 王后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背景信息
语言
解读
这个故事出自于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具体篇章是《侏儒妖》,又译作《纺金草的矮人》。情节主要围绕磨坊主的女儿、贪婪的国王和神秘的小矮人展开。
故事的中心是磨坊主为了向国王炫耀谎称自己的女儿能够将稻草纺成金子,结果女儿被国王强迫证明这个谎言。无奈的女孩得到了一个小矮人的帮助,她同意以项链、戒指和未来的第一个孩子作为交换,来换取小矮人的魔法帮助。
当国王准备迎娶女孩成为王后,并且希望实现她将稻草纺成金子的承诺后,她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此时当年的约定被小矮人提醒。绝望的王后最终通过信使打探到了小矮人的名字——龙佩尔斯迪尔钦,从而保住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童话涉及了虚荣、自私和智慧的主题,同时通过磨坊主女儿的机智,最终战胜了看似强大的魔法对手,揭示了知晓真名的重要性,这在许多民间故事中是一个常见的元素。
《侏儒妖》(Rumpelstiltskin)是格林兄弟的一则经典童话,蕴含了丰富的语言学和文化分析的内涵。下面是对这则童话的语言及其文化意义的分析:
角色与象征:
– 磨坊主的女儿: 是通过智慧和谦逊来应对困境的象征。她代表着被压迫的个体在面对权力与贪婪时的无奈与智慧。
– 国王: 象征着权力的贪婪和对财富的无尽追求,他对磨坊主的女儿施加压力,反映了权力阶层的不合理要求。
– 侏儒妖: (Rumpelstiltskin)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既是帮助者也是威胁者。作为一个妖精,他与魔法和诡计联系在一起,其名字的揭示成为了破解问题的关键。
语言与名字的力量:
故事中的“名字”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侏儒妖的名字一旦被揭示,他便失去了对王后的控制权。这反映了关于名字和身份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持有神秘力量的观念。掌握名字意味着拥有权力和控制。
道德与教训:
该童话强调了诚实与承诺的重要性。磨坊主撒谎吹嘘女儿的能力,而女儿在危急时刻为了生存也曾许下轻率的承诺,但最终通过智慧解除了自己的困境。
社会与家庭价值观:
故事展示了对家庭责任的关注以及个人在面对外部压力下所作出的个人牺牲。磨坊主女儿为了生存不得不依赖侏儒妖,但她也对自己的承诺充满恐惧和后悔,最终借助智慧与运气重新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叙述结构的分析:
整个故事按照“三”的结构来展开(例如:三间屋子、三次转化稻草、三天猜名字),这种结构在童话中是常见的,因其帮助听众记忆并增加故事的节奏和趣味性。
透过这则童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于权力、承诺、机智和名字重要性的复杂故事,它不仅在儿童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更广泛的文化和伦理讨论中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侏儒妖》是格林兄弟的经典童话之一,其中涉及多个心理学层面的主题和解释。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分析故事中的心理因素和象征意义:
自尊与虚荣:
– 故事一开始,磨坊主夸大其词地吹嘘女儿能将稻草纺成金子。这代表了人类的虚荣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倾向。磨坊主的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外界赞赏的强烈渴望,即使这需要夸大事实。
恐惧与生存:
– 姑娘面对国王的威胁,感到无能为力和绝望,这反映了人在强权和生死存亡危机面前如何被恐惧所压倒。这种恐惧迫使她与侏儒妖达成不完全理性的交易。
交易与代价:
– 故事中的交易(姑娘用项链、戒指、未来的孩子换取侏儒妖的帮助)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所做出的权衡和妥协。这也涉及到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即每一次选择都会有牺牲另外一种选择的代价。
贪欲与道德:
– 国王的贪婪驱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道德缺失的体现。尽管他通过欺骗和威胁获得了金子,但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对道德标准的忽视。
承诺与责任:
– 姑娘对侏儒妖的承诺代表了个人承诺的重量和责任。虽然她最初觉得无计可施而答应了不可能的交易,但最终她又因母性和责任感而感到极大的痛苦。
智慧与救赎:
– 故事结尾,王后通过智慧识破了侏儒妖的名字,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孩子,这一过程反映了知识和智慧在逆境中可成为获得自由和救赎的重要手段。
身份和秘密:
– 小矮人的名字(龙佩尔斯迪尔钦)代表了身份和秘密的重要性。识破他真正名字的那一刻,象征着对未知的征服和对力量的收回。
通过这些心理学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侏儒妖》不仅是一则有趣的童话,还包含了深刻的人性观察和道德教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则故事能够长久流传,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