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stories.org
  • 1
  • 所有格林
    童话
  • 2
  • 按阅读时间
    排序
  • 3
  • 按阅读时间排序
走进天堂的裁缝
Grimm Märchen

走进天堂的裁缝 - 童话 格林兄弟的童话

儿童阅读时间: 5 分钟

有一天,天气晴朗,仁慈的上帝想到御花园里散散心,于是带着所有使徒和圣人去了,只留下圣彼得留在天堂看家。 上帝临行前吩咐说在他外出期间不得有人进入天堂,于是圣彼得站在天堂门口守着。 可不一会儿就听到有人敲门,彼得问是谁,要干什么? „我是个可怜的、诚实的裁缝,请求让我进去。“一个平静的声音回答。 „好一个诚实的人!“彼得说,“就像绞架上的小偷那样!你一直小偷小摸,还偷了别人的衣服,你进不了天堂。天父说他外出期间严禁任何人入内。“ – „行行好吧,“裁缝求道,“拣点桌上掉下来的东西算不上偷,根本不值得一提。你看,我是个跛子,为了走到这儿来,我脚上已经打起泡来了,不可能再走回去。我愿意干最脏最累的活,只求你让我进来。我会背孩子,给他们洗衣补衣、把他们玩脏的板凳擦干净。“彼得被他的话打动了,把天堂的门开了一条窄窄的缝,让瘦小的瘸腿裁缝溜了进来。 彼得要他安安静静地坐在门后角落里,以免上帝回来的时候发现了发脾气。 可彼得一出门,他就充满好奇地到处走、到处看,把天堂各处都看了个遍。

走进天堂的裁缝 童话

最后他来到一个地方,那里摆满了各种珍贵的椅子,其中有一把是纯金的,上面镶满了宝石,而且比其它椅子高多了,前面还有张脚凳。 上帝在家时就是坐在那张椅子上,观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的。 裁缝站在那儿,久久盯着那张椅子,根本没心再看别的东西了。 最后他忍不住好奇地爬到那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一下,他可看到了地上的每件事情了。 他看到一个又丑又老的妇人在小溪边洗东西时将两条丝巾悄悄抽出来藏到一边,裁缝一看气坏了,一把抓起金脚凳朝那老小偷砸了下去。 他一看没法将那凳子拿回来放回原处了,赶忙悄悄从椅子上溜下来,仍旧回到门后角落里坐着,装作没有动过的样子。
天堂的主人上帝回来时没有发现门后的裁缝。 可是当他坐到椅子上时,发现搁脚的凳子不见了。 他问彼得凳子哪儿去了,彼得说不知道。 上帝又问彼得有没有人来过。 „没人到这儿来过,“彼得回答说,“只有一个跛脚裁缝,这会儿还在门后面坐着呢。“
上帝叫人把裁缝叫来,问他是不是拿了那张凳子,放到哪儿去了? „殿下,“裁缝高兴地回答说:“我看到一个老妇人在洗衣服的时候偷丝巾。我一气之下就把凳子砸下去了。“
„你这个无赖!“上帝说,“假如我也像你那样判是非,你还有今天?假如我也像你那样判是非,这些椅子、凳子甚至连叉子也该早扔没了。你不能再呆在天堂了,必须立刻出去。想上哪儿上哪儿吧 ,这里除了我,谁也没权治别人的罪。 „
彼得只好把裁缝带出天堂。 裁缝的鞋子也破了,脚上全是泡,只好柱着拐杖到那些好士兵寻欢作乐的“等候“处去了。

再读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5分钟)

LanguagesLearn languages. Double-tap on a word.Learn languages in context with Childstories.org and Deepl.com.

背景信息

语言

解读

这个故事是格林兄弟(Gebrüder Grimm)的一则小故事,名字是“走进天堂的裁缝”。故事中,一个跛脚的裁缝设法进入天堂,并最终被上帝发现并赶了出去。它通过一个具有道德教训的小插曲,探讨了道德判断和善恶之间的界限。

故事情节显示裁缝因为同情和巧言从圣彼得那里获得了进入天堂的许可。然而,他到达天堂后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和冲动,擅自坐上上帝的宝座,由此观察到地上的事情,并对他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进行了自己的“惩罚”。上帝返回后,发现事情经过,对裁缝的行为表示不满,提醒他个人不可随意判断他人,指出世界的道德审判权不掌握在任何人手中,即便其行为看似不公。这体现了道德和权力的界限以及善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了谦逊和谨慎的重要性。

故事结尾,裁缝被赶出天堂,象征着超越自己位置和职责导致的后果,同时也带有一种讽刺意味,强调道德行为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和同理心。这个故事通过简单而富有寓意的情节,使人思考关于权力、责任和道德的复杂问题。

《走进天堂的裁缝》是一则来自格林兄弟的童话。这个故事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可以揭示出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角色语言的个性化
– 裁缝的语言显示了他的谦卑和请求,而圣彼得的语言则反映了他的谨慎和职责感。裁缝用恳求和自贬的方式试图打动圣彼得,而圣彼得则以质疑和警戒的口吻回应。
– 上帝的语言显得威严与公正,他的话语最终决定了裁缝的命运,体现了权威与全知的形象。

对比与讽刺
– 裁缝自称“诚实”,但圣彼得讽刺地将他比作“绞架上的小偷”。这种对比揭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也预示了后续情节的发展。

道德教训的表达方式
– 整个故事通过裁缝看到的事件和上帝的反应,传达了一个道德教训:不要擅自评判他人。
– 上帝通过指出裁缝的越权行为,强调了判断他人罪行的权力仅属于全知的神明。

隐喻与象征
– 天堂的椅子和脚凳象征着神圣的权力和观看全世界的能力。裁缝坐上椅子象征着人类想要越过自己的权限去发挥上帝的权力。

叙事结构的揭示
– 故事采用了典型的“禁令-违规-惩罚”结构,这是一种常见于道德故事的叙述方式。裁缝的违规行为为故事的发展铺垫,最终导致他被逐出天堂。

直接对话的使用
– 直接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也使角色的个性更加鲜明。通过对话,读者不仅了解到角色的思想,也对情节的走向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种语言上的分析揭示了故事深层次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同时也体现了格林童话惯用的讽刺与教训的传统。

这是一个来自格林兄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跛腿裁缝的经历,他通过请求进入了天堂,却因为好奇和冲动而最终被逐出。这则故事在心理学上可以进行多层次的解释和诠释:

好奇心与冲动控制:故事中的裁缝因好奇心而坐上了上帝观察世界的宝座,并冲动地用凳子攻击了一名他认为有罪的人。这反映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奇心以及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控制自身行为的挑战。心理学认为,冲动控制是个体重要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延迟满足和成熟度密切相关。

道德判断与权威:裁缝因为看到不义之事而冲动地进行制裁,然而上帝向他指出只有上帝有权判断与施加惩罚。这涉及道德判断的复杂性以及权威的作用。心理学中的道德发展理论(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探讨了人们如何理解和应用道德原则,并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认知是非。

身份与归属感:裁缝最初请求进入天堂时,表达了自己愿意从事低贱的工作,只求一个容身之处,这反映了他对归属感的渴望。这可以联系到心理学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即人们渴望被接纳和融入某个群体。

后悔与自我反省:当裁缝发现无法恢复原状时,他表现出后悔之情。这种情绪在心理学中与认知不协调理论有关,即个体在行为与信念相悖时,会体验到内心的不安,并可能促使其进行自我反省。

神圣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上帝在故事结尾对裁缝的指责,揭示了神圣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对比。上帝的宽恕与裁缝的鲁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类在道德行为方面的局限和不足。

总体来说,这个格林童话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引发了关于人类行为、道德判断和自我控制的深刻思考。

问题、意见或经验报告?

隐私权政策.

最好的童话故事

著作权 © 2025 -   关于我们 | 数据保护 |保留所有权利 childstories.org

Keine Internetverbindung


Sie sind nicht mit dem Internet verbunden. Bitte überprüfen Sie Ihre Netzwerkverbindung.


Versuchen Sie Folgendes:


  • 1. Prüfen Sie Ihr Netzwerkkabel, ihren Router oder Ihr Smartphone

  • 2. Aktivieren Sie ihre Mobile Daten -oder WLAN-Verbindung erneut

  • 3. Prüfen Sie das Signal an Ihrem Standort

  • 4. Führen Sie eine Netzwerkdiagnose d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