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时间: 12 分钟
从前有个村子,那里的人都很富裕,只有一个人穷得连条牛都没有,更说不上有钱买了,大家叫他“小农夫“。 他和妻子都很想有头自家的牛,于是有一天他对妻子说:“我有个好主意。多嘴的木匠说他愿意给我们做个和真牛一模一样的小木牛,然后漆成棕色,慢慢地就会变成真正的牛了。“妇人觉得这主意挺不错,于是木匠又是砍又是刨,终于做出了一头正在低头吃草的木牛犊,然后刷上油漆。
第二天一早,牧牛人正赶着牛群要出村,小农夫把他拉进屋说:“你瞧,我有头小牛,还不能自己走,你得抱着它走才行。“牧人于是把小木牛抱到牧场,把它放在草地中央。 小木牛总是那么埋头吃草的样子,牧人说:“瞧它那副埋头吃草的劲头,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跑了。“
晚上,牧人打算赶着牛群回村。 他对小木牛说:“既然你能吃就吃个够吧。等你吃饱了准能自己回村的。我可不想再抱着你走了。“可是小农夫站在门口等着,看到牧牛人赶着牛进了村,没见到小木牛,就问牧人小牛在哪儿。 „还在牧场吃草呢。它不肯跟我回来。“小农夫说:“我一定得把小牛找回来。“
他们一起来到牧场,没见到牛犊,也不知道什么人把它偷走了。 牧人说:“准是它自己跑了。“小农夫说:“别跟我来这一套。“拉着牧人就找镇长评理去了。 镇长判牧人粗心,罚他赔一头小牛给农夫。
就这样,小农夫和妻子有了一头自家的牛。 他们打心眼里为这盼望已久的事情感到高兴。 可是他们太穷了,没东西喂给它吃,所以没过多久就只得把牛杀了。 他们将牛肉腌制起来,把牛皮扒了下来,打算卖掉之后再买头小牛回来。 他路过一家磨坊,看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乌鸦。 他同情地把它捡了起来,用牛皮裹好。 这时天上突然下起了暴雨,他不得不到磨坊躲雨。 磨坊主的妻子独自在家,她对小农夫说:“躺在那边的草垛上吧。“又给了他一片面包和一小块干酪。 农夫吃完就把牛皮放在身边,自己在草垛上躺下了。 磨坊主的妻子以为他累了在那儿睡熟了。 这时,教区牧师来了,磨坊主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他,说:“我丈夫不在家,我们可以好好吃一顿了。“小农夫听到他们大谈美食,又想到自己只吃了一块面包和一点干酪,心里很不痛快。 只见妇人端出四种不同的美食来:烤肉、沙拉、蛋糕和酒。
他们正要坐下享用,听到外面有人敲门。 妇人说:“天哪!是我丈夫!“她赶忙将烤肉藏到烤炉里,把酒塞到枕头底下,把蛋糕藏到床下面,沙拉藏到床上,最后将牧师藏到门廊上的壁橱里,然后才去给丈夫开门,说:“谢天谢地,你总算回来了!暴风雨那么大,简直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磨坊主看到躺在草垛上的小农夫,问:“这家伙在这里干什么?“ – „哦,可怜的家伙赶上暴雨了,来请求躲雨。我给了他一块面包和一点干酪,然后把他领到这里来了。“丈夫说:“行了,快点弄些吃的来吧。“可妇人说:“除了面包和干酪,别的就什么都没了。“ – „随便什么都行。“丈夫回答,“我现在能有面包和干酪就觉得挺不错的了。“他看着小农夫,问:“你也来和我一起吃点儿吧。“农夫毫不客气,赶紧起来吃。 这时,磨坊主看到了地上的牛皮和乌鸦,问:“那是什么?“ – „里面是个占卜的。“农夫回答。 „能预言点什么?“磨坊主问。 „怎么不能!“农夫说,“不过它每次只说四件事,第五件只有它自己知道。“磨坊主好奇地说:“那就让它说点什么吧。“磨坊主说。 于是农夫捅了捅乌鸦,使它“呀、呀“地叫了几声。 磨坊主问:“它说啥?“农夫说:“它说,首先枕头下面有一瓶酒。“ – „天哪!“磨坊主喊着冲向枕头,真的从它下面拿出一瓶酒来。 „让它接着说。“磨坊主说。 农夫又捅了捅乌鸦,让它叫出声来,说:“这次它说烤炉里有烤肉。“ – „唉呀!“磨坊主惊叫着跑向烤炉,果然找到了烤肉。 农夫再次让乌鸦预言,说:“这次它说床上有沙拉。“ – „太棒了!“说着磨坊主就走到床边,在那里找到了沙拉。 农夫最后一次捅了捅乌鸦,说:“第四件,床底下有蛋糕。“ – „这倒不错!“磨坊主说着就朝床下看,真的有一盘蛋糕在那里。
两人这时一起吃了起来,磨坊主的妻子则吓了个半死。 她把所有橱柜门都锁了起来,把钥匙拿在手里上床睡了。 可磨坊主还想知道第五件事,农夫说:“我还是先快点吃这四样东西吧,第五件可不是什么好东西。“等吃饱了喝足了,磨坊主还是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所以他们就开始讲条件,最后谈定三百金币。 农夫捅了捅乌鸦的脑袋,疼得它“哇、哇“大叫起来。 磨坊主问:“它说什么?“农夫说:“它说魔鬼藏在你家门廊上的柜子里了。“ – „那一定得把它赶走才行。“磨坊主说着打开房门,妇人只好交出钥匙。 农夫替她打开了柜子门,牧师撒腿就跑。 磨坊主说:“还真是的!我亲眼看到那黑黑的恶棍了!“就这样,农夫第二天一早带着三百金币离开了磨坊。
小农夫渐渐讲究起来,而且修起了新房子。 村子里的农夫说:“小农夫准是到了天上落金子的地方,那里的人准是用铁锹铲了金子扛回家的。“于是他们把小农夫带到镇长那儿,逼他说出他的财富是从哪儿来的。 他回答说:“我在城里把牛皮卖了,得了三百个金币。“其他农夫一听牛皮居然能卖那么高的价,纷纷跑回家将牛杀了,扒了皮,希望拿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 镇长说:“让我的仆人先去。“仆人来到城里,收牛皮的商人只出两个金币买一张牛皮。 等其他农夫也赶来时,商人连这个价也不肯出了,说:“我拿这么多牛皮干什么?“
那些农夫觉得自己被愚弄了,气急败坏地想要报复。 他们以小农夫在镇长面前说谎的罪名控告他,并一致同意判无辜的小农夫死刑,要把他装进满是洞眼的酒桶沉到河里去。 于是小农夫被带到牧师跟前作最后的忏悔。 这种时候,其他人是必须走开的。 小农夫认出牧师就是那晚在磨坊主家的那个,就说:“我把你从柜子里放了出来,你也该把我从桶里放出来才对。“这时,有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走来。 小农夫知道他一直渴望当镇长,于是大喊:“不!我不当!即是全世界的人要我当我也不当!“牧羊人听了走过来问:“你在喊啥?你不当什么?“农夫说:“他们说只要我愿意把自己装在这桶里就让我当镇长。我可不愿意!“ – „如果当镇长只需要这么做,我倒是很愿意。“说着就放出小农夫,自己钻了进去。 小农夫替他盖上桶盖,赶着他的羊群走了。 牧师回到大伙那儿说祈祷做完了,他们就过来朝河里推酒桶。 桶开始滚动的时候,他们听到有人在里面说:“我很愿意当镇长。“可他们以为是小农夫在说话,就说:“我们的确打算让你当。不过你得先在下面四处瞧瞧。“说完就把桶推下河去了。
农夫们从村子一头往家走,小农夫赶着羊群从另一头默默进了村,样子十分满足。 他们大为惊讶地问:“你从哪儿来?是从水里吗?“ – „是的,“小农夫说,“我一直往下沉啊沉啊,最后沉到河底,推开桶盖一看,原来是一片美丽的大草原,无数只羔羊在那里吃草。所以我就带了一群回来了。“农夫们又问:“那里还有吗?“ – „有啊!“他回答,“多得我想要都要不完。“农夫们决定也去赶一群羊回来。 可是镇长说:“我先去。“他们一起来到河边,蓝天里正好飘过朵朵白云倒映在水中,农夫们喊道:“我们已经看到下面的羊群了!“镇长挤到前面说:“我先下去察看一下,如果真的很多我再叫你们。“说着就“扑嗵“一声跳进水里,那声音像是在喊岸上的人们下去,于是一群人一齐跳了下去,这下子,全村人都死光了,小农夫成了唯一继承人,一下成为了大富翁。

背景信息
语言
解读
这篇故事来自格林兄弟的童话,题为《小农夫》。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但贫穷的小农夫如何通过他的狡黠和机智,从一头木牛开始,逐渐把自己变得富裕的过程。在故事中,小农夫通过一头用木头伪造的牛,间接地得到了真正的牛,并在一系列有趣的事件中利用牧师及磨坊主的愚蠢,赚到了金币。最后,小农夫和牧羊人互相交换,使得牧羊人取代他成为被沉到河里的对象,而小农夫则从河底“发现”并带回了一群羊,进一步增加了他的财富。故事讽刺了村民们的贪婪和盲目跟风,而小农夫则善用身边的局势和他人的贪婪,最终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和富有的人。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民间故事中的智慧与机巧,以及对愚蠢和贪婪的讽刺。
《小农夫》是格林兄弟的一个经典陌生题材故事,讲述了一位聪明且机智的小农夫如何用智慧和计谋改变自己的命运。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语言学和叙事技巧分析:
叙事结构:
– 故事的叙述采用了线性时间推进的方式,经过多个戏剧化的转折,最终达成结局。故事从小农夫的贫困生活开始,通过一系列巧妙设计的情节和智力较量,最后转变成为富翁。
– 故事中的情节设置一环扣一环,小农夫的智慧在关键转折点发挥作用,使得情节发展充满趣味和意外。
人物塑造:
– 小农夫:他代表着草根智慧和小人物的逆袭,天真但又机智,象征着穷人通过聪明才智改变命运。他的机智通过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尤其是在与牧人、磨坊主和镇长等人的互动中得以体现。
– 配角:村里的其他人物(比如镇长、磨坊主的妻子、牧师)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通常是贪婪、愚蠢或是自私,从而在故事中形成对比,反映出小农夫的聪慧。
语言风格:
– 该故事采用了民间故事常用的简单直白的叙述方式,语言平实易懂,富有口语色彩。对话生动,适于口头讲述。
– 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得以突出,尤其是在小农夫骗取牧人的小牛和让镇长和村民们跳河的情节中。
主题与意义:
– 故事的核心主题是智慧胜过力量,聪明与狡黠能够改变命运。在压迫与不公面前,弱者通过智慧和计谋不仅可以自保,还能反转局势。
– 故事中也隐含了对愚昧和贪婪的批判。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却又缺乏智慧的角色,他们最终由于自己的缺陷而失败。
象征与隐喻:
– 木牛:象征着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小农夫通过虚假的木牛与巧言善辩获取了真正的回报。
– 河流与羊:最终的羊象征着成功与财富,而河则意味着冒险与未知的挑战。
文化背景:
– 童话具有浓厚的德国语境,是19世纪的农耕社会的反映,表现了人们对于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渴望,以及对智慧的推崇。
通过这些语言和叙述手法,格林兄弟用幽默且深刻的方式展示了小农夫在充满挑战和戏剧化的情节中实现逆袭的过程。
《小农夫》是格林兄弟所著的一个经典童话故事,故事中充满了隐喻和道德教训。以下是其心理学解释和诠释:
生存智慧与适应能力:小农夫夫妇在贫困中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沮丧,而是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试图改善生活,例如制造木牛以得到真正的牛。这反映了一种生存智慧和适应能力,显示出贫困中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欺骗与操纵:故事中小农夫在多次情境下运用了巧妙的欺骗手段,如用乌鸦“占卜”来获得磨坊主的金币,以及最后成功让牧羊人替代他在桶中,最终逃过被处死的命运。这种操纵他人和情境的能力显示了在资源匮乏或危机时刻,个体可能会运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和获得利益。
愚昧与盲从:村里其他农夫和镇长对小农夫财富来源的盲目信任以致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甚至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这展示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或不确定的信息时,容易受到引导和操纵,忽视理性的判断。这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
道德与伦理:虽然小农夫通过欺骗获得了财富,但故事最终以全村人因盲从而跳河的悲剧收场。这反映了格林兄弟对道德的不妥协展示:即使在聪明计谋下获得的利益,也不能避免因道德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故事警示读者要注意行为的伦理价值。
人物心理动机:小农夫的每一次决定都反映了其内在的需求,从最初获取牛以改变贫困的需求,到最后通过机智逃脱惩罚。这种动机与我们常见的心理模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显示人类行为往往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
总体来说,《小农夫》借助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多种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并通过充满隐喻和讽刺的结局,深化了对于道德与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