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时间: 5 分钟
过去有个爱吹牛皮的裁缝,他无啥真才实学,却想带着这套本事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 当他觉得能做到这一切时,便离开了裁缝店,越过高山峡谷,时而这儿,时而那里,向前不停地走着。 一次他在途中发现远方耸立着一座高山,山后茂密的的森林中耸立着一座高塔,直插云霄。 „奇怪!“裁缝叫道,“那是什么?“好奇心驱使着他大胆地向前赶去。 等走近一看,他立刻目瞪口呆了,站在他面前的竟是个力大无比的巨人。 „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小脚丫。“巨人问道,他说话声如宏钟,更像万钧雷霆,裁缝哀嚎道:“我只是想在森林里找点东西吃。“ – „如果是这么回事,你可以为我服务。“ – „如果非得那样,我为什么不?我能得到多少报酬呢?“ – „你听好了你的报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年是闰年,再加一天,如何呀?“ – „好吧!“裁缝说,心里却想,“是一个要量体裁衣的人,我得尽快逃走。“
听到这,巨人说:“去吧,小流氓,给我打罐水来。“ – „难道我不能把井和泉水一并带来吗?“裁缝问完便拿着水罐去打水了。 „什么?还有井和泉水?“巨人摸着胡子叫道,因为他有点傻头傻脑而且开始害怕起来。 „那家伙可不是个等闲之辈,他体内有种曼德拉草,小心啊,老汉斯,他可不是你的仆人。“裁缝把水取来后,巨人又胁迫他到森林里去砍几株树木带回来。 „为什么不一下砍倒整个森林,把那些幼树、老树通通砍倒呢?“小裁缝问完就去砍树了。 „什么?整个森林?老树、幼树一起砍?还有那些井和泉水?“巨人轻易地相信了他的话,更加害怕起来。 „这家伙不仅能烤苹果,他体内还有一种曼德拉草,小心啊,老汉斯,他可不是你的仆人。“等裁缝伐木回来,巨人又命令他去打几头野猪来做晚餐。 „为什么不一枪打死一千头,把它们都带来呢?“傲慢的裁缝问道。 „什么?“胆小的巨人满心恐惧,“今晚咱们就躺下休息吧!“
巨人吓坏了,整夜不能入睡,想着怎样以最好的方式除掉这巫师般的仆人。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总算有了个主意。 第二天早晨,巨人和裁缝一起走进一片沼泽地,那儿周围长满了柳树。 巨人说:“听着,裁缝,你赶快爬上一棵柳树,我想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把它压弯。“说时迟,那时快,裁缝已经坐到柳树上了。 他屏住了呼吸,这样他自然增重不少,柳树也被压弯了。 但当他被迫呼出一口气时,不幸的是他口袋中没带熨斗,柳枝马上把他弹到了九宵云外,再也看不见了。 这下巨人倒开心了。 如果裁缝不再掉下来,他一定还在空中飘荡着。

背景信息
语言
解读
这是一个经典的格林兄弟童话,讲述了一个狡猾和聪明的裁缝如何通过其机智和胆量来对抗一个巨人的故事。裁缝通过夸张和巧妙的语言让巨人信以为真,使得巨人生出了畏惧之心,以为裁缝有着神秘的力量和本领。最终,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逃脱了巨人的掌控,甚至令巨人感到高兴,因为他以为终于摆脱了这个“可怕”的仆人。
在这种故事中,常常可以看到小人物以机智和策略战胜看似更加强大的对手,从而传递出智慧和勇敢的重要性。故事同时也充满了幽默感,通过裁缝的夸张言辞和巨人的轻信展示了一个充满幻想和奇异情节的世界。
这段文字节选自格林兄弟的《巨人和裁缝》,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戏谑的童话故事。以下是对该故事进行的语言学分析:
人物角色与对话:
– 主人公是一个狡猾的裁缝,他通过语言的诡辩来逃脱体力劳动。巨人则是一个被裁缝的话所迷惑的角色,尽管他力大无比,但在智力上显得有些愚钝。
– 裁缝的对话充满了自信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反问来嘲弄巨人的命令,比如“为什么不一下砍倒整个森林?”这种夸张的提问使巨人感到不安。
语言风格:
– 故事运用了讽刺和幽默的语言风格。裁缝的每次回应都暗含着对巨人的蔑视,但这种蔑视是通过貌似顺从来表达的。
– 巨人的语言显得直接且力量感十足,但因缺乏洞察力而显得傻气。
情节与叙述:
– 故事情节涉及多次角色之间的智力较量。裁缝用语言造成了一种他拥有超能力的假象,使得巨人对他耳提面命的要求感到恐慌。
– 故事的结尾充满讽刺意味,裁缝与巨人的关系逆转,巨人最终用柳树的弹力将裁缝弹射至“九霄云外”。
叙述者的角色:
– 叙述者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既描述了裁缝的狡黠,又呈现了巨人因为过分质朴而产生的恐惧。语言表现上偏向于幽默和戏谑的色彩。
主题与寓意:
– 故事的主题涉及智力与体力的对抗,也可以被解读为智慧和力量之间的关系。裁缝代表聪明机智,巨人则象征单纯的物理力量。
– 从寓意的角度来看,故事提醒我们不应以貌取人,表面的强大并不等同于真正的优势。
总体而言,这篇故事通过简洁的对话和精巧的情节设计,使得角色个性鲜明且寓意深刻,是一则能引发思考的有趣童话。
《巨人和裁缝》是格林兄弟的一则寓言故事,其中蕴含了许多心理学的主题和解释。以下是对该故事的一些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自我与膨胀的自恋:裁缝人物代表了自恋者的特征。他自我膨胀,过分自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无所不能,这让他敢于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巨人。这种极度自信可能是出于某种深层的不安全感,通过夸大自我来掩盖。
恐惧与权力:巨人尽管身体强壮,但内心却容易受到无根据的恐慌影响。裁缝以语言和智谋让巨人相信他有强大的能力。这反映出心理学中权力和恐惧之间的关系,权力并不总与生理优势相关,而是能被其他因素左右,比如心理优势或智力。
认知失调与自我妥协:裁缝尽管在巨人面前表现得很大胆,但实际上内心明白自己的局限性。他为了生存,假装从命但同时寻找脱身之策。这种行为展示了认知失调理论,即个人在行为和认知(信念、态度)不一致时会感到不安,因此会采取策略来减轻这种不安。
欺骗与适应性:裁缝利用欺骗策略来适应并生存于似乎强于自己的环境中。这种适应性行为可以追溯到进化心理学,显示了人类在面对威胁时,通过智力和创造力来进行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人际关系的权力动态:整个故事还可以解读为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通过裁缝的智慧和巧妙言语,他能够改变与巨人之间的权力平衡。这说明在人际互动中,智力和策略能够对权力产生重要影响,不完全依赖于物理力量。
整体而言,这则故事通过简单的情节刻画了复杂的心理现象,探索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及策略。通过裁缝与巨人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故事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力量时,智慧和适应性可能会比单纯的力量更加重要。